目前在世界上流行的磁力模板主要有三种:一种为棋盘布局型(以意大利泰磁tecnomagnete产品为代表),一种是圆环布局型(以瑞士史陶比尔staubli产品为代表),另一种是长条布局型(以荷兰eas产品为代表)。三种产品实际涉及 的专利技术只有两种,都是由意大利泰磁公司发明的:一种是泰磁公司目前使用的“双极性中性冠技术”(棋盘布局形式),专利发明于1985年(美国专利号:4507635)。另一种是意大利泰磁公司早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使用的“单极性基板感应技术”,专利发明于1974年(意大利专利号28287 a/74),1978年获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4090162)。
为什么意大利泰磁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放弃了早期的专利产品而采用新的专利而沿用至今?主要是磁力性能和实际使用效果的使然,以下做详细分析与阐述:
1.棋盘布局型(以意大利泰磁tecnomagnete公司产品为代表):
相邻的方格磁极分别为n/s极,均为直接独立磁极,基板为中性不带任何磁力,因此称为“双极性中性冠技术”。由于基板不带磁,对机器的没有任何磁化影响。

“双极性中性冠技术”的特点:
a) 相邻方格磁极分别为n/s独立磁极,基板为中性不参与外部磁传递,在工作中不会出现由于模具背板大小不同而对n/s两极覆盖不均衡的现象,n/s两极总是保持工作极性平衡(参与工作的n极与s极面积相等),磁力集中无散射。因此,该系统在工作中磁能不会出现磁极非平衡衰减和磁散射现象而可以得到高效率发挥,因此磁能利用率至少为99%。
b) 由于基板为中性不参与外部磁传递,不会出现磁散射现象(即漏磁现象),磁力只集中在模具背板20毫米深度范围内,因此对机器、对模具的正常工作均无任何影响,机器模板、拉杆、顶杆均不会被磁化,。
c) 当模具背板与磁力模板之间有空气间隙时(模具背板不平),吸力衰减率较小。
“双极性中性冠系统”磁力集中无散射
“双极性中性冠系统”在金属切削机床上的实验:

工件顶面不透磁
工件侧面不漏磁

2.圆环布局型(以瑞士史陶比尔staubli公司产品为代表):
圆形磁极为直接n极,基板为间接感应s极,因此称之为“单极性基板感应技术”。由于基板带磁,对机器有磁化影响。

3.长条布局型(以荷兰eas公司产品为代表):
长条磁极为直接n极,基板为间接感应s极,因此称之为“单极性基板感应技术”。由于基板带磁,对机器有磁化影响。
“单极性基板感应技术”的特点:
a) 圆形或长条型磁极为独立磁极n极,基板为间接感应磁极s极参与外部磁传递,在工作中由于模具背板大小不同而会出现对n/s两极覆盖不均衡的现象,造成n/s工作极性不平衡(参与工作的n极与s极面积不相等),出现磁极非平衡衰减(衰减曲线见下图)磁能得不到高效率发挥,磁能利用率最多为95%。
b) 由于基板为间接感应磁极参与外部磁传递,会出现磁散射现象(即漏磁现象),磁力会释放到模具背板较深的范围内,因此有时对机器、对模具的正常工作会有影响,机器的模板、拉杆、顶杆都会不同程度的被磁化。
c) 当模具背板与磁力模板之间有空气间隙时(模具背板不平),吸力衰减率较大。
“单极性基板感应系统”产生极性不平衡后的吸力衰减曲线

“单极性基板感应系统”磁力线散射现象

4.选配磁力模板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a) 磁力模板所采用的磁路设计是“双极性中性冠技术”还是“单极性基板感应技术”?磁板的基板是否带磁?是否对机器模板、拉杆、顶杆有磁化现象?
b) 磁穿透深度是多少?是否对模具内的元气件(热流导、热电偶、顶杆、等)有磁化影响?
c) 定模和动模侧磁力模板所配置的最大吸力是多少吨?
d) 当模具背板与磁力模板有空气间隙时磁力率减率是多少?
e) 国内是否有备件和合格的维修服务工程师?出现故障后几小时到现场维修?
f) 产品保修期是几年?产品是否具有产品责任险?
在选配磁力模板时,以上内容是除了产品价格以外需要认真考虑的要点,它将直接关系磁力模板的性能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就国内来说,悍威磁电有多年从事电永磁相关产品研制的经验,其电永磁快速换模系统完全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制造,精益求精,整套系统的性能、质量和安全保护装置毫不逊色于国际知名品牌。